2013年12月16日 星期一

搶救末梢神經失調 (寒夜大作戰 保暖前的必備常識)

資料來源:中央健康保險署雙月刊第101期
 http://health99.hpa.gov.tw/Article/ArticleDetail.aspx?TopIcNo=777&DS=1-life
諮詢對象/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兼林森中醫院區院長 鄭振鴻
採訪撰文/陳佳佳


最近氣溫瞬間如溜滑梯般下降,有些女性或是 老人家會發現,不管穿上幾層保暖衣、厚重毛衣、大衣,口袋中也準備了暖暖包,卻仍然苦於手腳「冷吱吱」,尤其是身體末端的手指、腳趾容易感到酸、麻、脹, 在室內越坐越冷,夜晚入睡時更覺得苦不堪言,明明已經以棉被裹得像「粽子」一樣,手腳還是很難暖和起來。
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副院長兼中醫院區院長鄭振鴻表示,現代人工作、生活中常常久坐、又缺乏運動,除了血液循環不佳的老年人,連年輕女性都容易有末梢神 經發炎的問題,特別是氣候寒冷、急凍的冬天更容易發生。末梢神經發炎不僅造成手指、腳趾的酸、麻、脹,進一步還可能帶來手腳冰冷麻木、容易抽筋等不適。

進補前三思 中藥調理不能一概而論

西醫治 療末梢神經發炎,可找神經內科醫師做神經傳導檢查、用藥,在中醫則認為「氣血不通,不通則痛」,因此可以利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調理。不過鄭振鴻院長強調, 一定要經過醫師依照體質辨證論治,才能知道該用哪些藥物,不能一概而論,也不要道聽途說亂吃藥方。不少國人對中藥方之誤解-「有病治病,無病強身」,鄭振 鴻也認為,中藥一體兩面,「藥,即是毒」,藥物本身也具有毒性,不應迷信而過度進補。


補冬補空 確認體質再進補

例如,有些民眾 會因為覺得怕冷、手腳冰冷,自行吃薑母鴨、羊肉爐等藥膳,認為可以暖身補氣、促進血液循環,但鄭振鴻說,四肢冰冷者不一定就是「虛寒」,如果是常發汗、燥 熱就可能是「虛熱」症,這時越進補反而越糟糕。這也就是古人所說「藥如對症,大黃亦補、藥不對症,參茸亦毒」的原因,因此確認體質再用藥,不要胡亂吃補。
同時他也提醒,若有末梢手指、腳趾的酸、麻、脹症狀,一定要釐清病因,確定不是因為脊椎神經壓迫、長骨刺等其他壓迫性神經疾病造成,否則養生保健不成,反而延誤疾病治療時機,甚或加重損傷。


未雨綢繆 用運動取代進補

與其迷信進補,不如多運動,很多人出門以汽車、機車代步,進了辦公室坐著辦公很少起身,下班後回家又坐著上網、看電視,生活趨於靜態,自恃年輕就是本錢,幾乎沒有運動習慣,也使得年紀輕輕就氣血循環不良。
鄭 振鴻建議,老年人早上散步30分鐘、晚飯後休息半小時後,也散步30分鐘,可達到衛生署國民健康局建議的每日健走萬步。年輕人則改成快步走,更具運動效 果。如果人在室內,坐在椅子上,可以將腳盡量向前伸直後,同時雙腳的腳尖向上勾起,再向下壓,有空多做伸展運動,可幫助腿部肌肉伸展,除可加強肌耐力,讓 下肢血氣回流,筋骨也比較靈活。


有些人會做甩手功,不過鄭振鴻提醒,甩手功有勁道及訣竅,如果未經專業指導不得要領,甩得太用力,反而可能會傷到神經,不如改做拍手功。天氣冷時銀 髮族應多注意保暖,使用手套、毛襪等,讓四肢末端保持溫暖即可。不要因天冷躲在屋內,應走向戶外,下雨時走騎樓也是很好的步道。
均衡營養也是重要的一環,鄭振鴻說,不要偏食,例如,有些年輕人沈迷網路,經常只吃泡麵、或是長期以麵包裹腹,缺乏營養素,也不利身體健康。年紀較 大的人可多吃堅果類。他建議早餐時,可選擇堅果、薏仁、燕麥、黑芝麻或黃豆等,約3至4種,加水或牛奶350c.c.打成一杯飲品,同時每天可吃生蒜片3 片,也就是一天約10公克的份量,補充維生素B1,幫助自己抵擋外感風邪。

[小編補充]:
除了文中進補的注意事項外,"有氧運動"才是王道啊,促進心肺耐力,讓你的心臟強壯一點,才夠力將血液打入你的全身和四肢末梢,當末梢血液循環好時,自然就不會四肢冷唧唧了!!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